2024年9月24-25日, “菱計劃-傳統文化教育賦能行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討會在克什克騰旗經棚第三小學舉行。研討會上,學科骨干教師們展示了“菱計劃”單篇融入式教學示范課,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學設計的巧妙融合,幫助學生在提升語文素養積累的同時,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悟與傳承。
“菱計劃”項目由敦和基金會與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于2021年合作發起,圍繞與傳統文化關聯性最強且課時量最多的語文課,通過培訓教師開展優質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促進兒童傳統文化學習的知行合一。項目定期采用專題講座、教學研討、工作坊等多元形式,助力語文教師在傳統文化知識積累和教學技巧提升方面取得顯著進步。
在本期研討會上,經棚第三小學辛春梅老師的教學示范課以“局部與整體的辯證關系——從《題西林壁》引發哲學思辨”為主題,通過帶領學生了解詩人蘇軾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詩中所蘊含的哲理。通過講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蘊含的哲學智慧,項目教師將課堂思辨延伸至學生的成長認知中,使古詩教學真正成為啟迪思維、滋養人生的教育實踐。
經棚第二小學任宇超老師的教學示范課以“品讀《曹沖稱象》——智慧源于辨察善思”為主題,帶領學生理解曹沖稱象的智慧,體會歷史故事中古人先賢的智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體會,將傳統文化中的智慧應用于生活,提升多角度解決困難的能力。
經棚民族實驗小學喬亞娟老師通過講解《古詩二首》(《村居》《詠柳》),引領學生踏入傳統古詩詞的意境,深入品味“柳”這一經典意象的文化內涵。柳樹不僅是自然之美的體現,更在中國文化中承載著離別深情與思鄉情懷。學生們通過逐字賞析、情景模擬,在詩詞的古典美中涵養人文素養,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示范課環節結束后,“菱計劃”項目負責人王哲明對授課教師進行了深入點評,指出教師們在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上的亮點,并提出了建設性的指導意見。他鼓勵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課程設計,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菱計劃”項目負責人王哲明發言
通過本次教研活動,項目教師在教學思路與方法上得到提升,更懂得如何通過課堂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期待教師們以此次研討活動為契機,將語文課堂化為文化傳承的陣地,播撒文化自信的火種,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貢獻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