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下午,由同濟大學經學研究院舉辦的“同濟·敦和經學高端講壇”第十七期在同濟大學云通樓410舉行。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徐興無先生應邀作了題為《漢代政治的轉型與<春秋左傳>學的興起》的講座。
“同濟·敦和經學高端講壇”由敦和基金會與同濟大學經學研究院合作開展,對于促進和完善《春秋》學共同體的建設,建設引領經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學術團體具有重要價值。至今為止“同濟 · 敦和經學高端論壇”已開展十七期,對于促進不同經學機構以及經學研究者之間的交流,推動《春秋》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本次的主講人徐興無是南京大學教授,現任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院長,兼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徐教授主要從事經學、中國古代文學、思想、文化研究,著有《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劉向評傳》《孟子》《龍鳳呈祥——中國文化的特征、結構與精神》《經緯成文——漢代經學的思想與制度》《早期經典的形成與文化白覺》等,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經學制度研究”等。
講座圍繞五個方面展開:董仲舒及其著作、《春秋》之道、“三正”與“三統”、文質商夏、以及《左傳》學的興起。徐教授詳細闡述了漢代政治穩定后,《左傳》學如何修正《公羊》學的“三統論”,使漢代的政治合法性從“受天之命”轉向“繼前王而王”。
講座上,徐教授首先探討了董仲舒在漢代經學中的地位,并解讀了董仲舒提出的“《春秋》之道”,這一理念在漢代既是政治原則,也是經學的核心目標。在此基礎上,徐教授系統介紹了漢代三統學說的發展演變過程,從董仲舒的三統學說到劉歆構建新的三統學體系,這一體系適應了東漢時期的政治需求。對于“文質商夏”的這一困擾漢代學者的問題,徐教授提出應從空間而非時間角度理解“文質”。通過這種全新的解讀方式,徐教授化解了文獻中的矛盾,為理解漢代經學思想提供了新視角。最后,徐教授探討了《左傳》學的興起。《左傳》學的興起是漢代政治轉型與經學重構的產物,其核心在于劉歆為代表的古文經學家對經典的政治化詮釋。
講座結束,徐教授對現場聽眾們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在互動交流中,不同觀點碰撞出思想火花,現場學術氛圍濃厚。此次講座為經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深化了學界對漢代政治與經學發展脈絡的理解,也為當下的經學研究提供了寶貴參考。未來,“同濟·敦和經學高端講壇”將繼續邀請知名學者,深入探討經學的豐富內涵,推動經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